1. 人工智能教学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融合测绘学科、机器人学科、人工智能学科,“突破自主智能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是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传统测绘学科和人工智能学科缺少融合性教学设备及定制化跨学科快速入门课程,亟需一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交叉,培养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测绘导航学科人才。

 

我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北斗+相关高新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固化形成了教案、教材、线上线下课程体系出版配套教材《机器人自主智能导航技术》,凝练北斗智能导航30余个实操案例,帮助测绘、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从零开始,成体系地掌握定位、建图、机器视觉、传感器数据处理、路径规划、协同控制技术。

 

其中,感知规划核心控制终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数项发明专利授权终端集成北斗/GPS定位、视觉/雷达传感器、惯性传感器、GPU深度学习运算、伺服电机控制器及4G/5G网络通信模块,是北斗导航+AI实验系统的核心。以该终端为核心搭载各类无人系统平台(包含轮式、四足等自动平台等)和各类常用传感器及执行组件(相机摄像、激光雷达、惯性导航模组、伺服电机等),并结合30多个实操案例形成标准化智能导航硬件系统,依托这一系统,学生可独立完成各种集成度高、创新性强的研发工作,形成自己的机器人作品。


同时联合中国电子学会等机构,围绕自制系统组织了一批高水平赛事,以此调动学生创新科研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动手实操的能力,形成“以学科交叉作为平台来支撑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教赛相长”。

 



 

坚持“以学科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不仅实现教学体系-实践平台-竞赛支持-实验转化的良性循环,并且激励学生积极挑战高水平竞赛促进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直播潮流,教学授课方式不仅限于教室,在全国高校采用线上指导、线下演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推广,整个教学系统形成近十万人次观看的直播资源和线上线下培训的完整教学体系。为高校提供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等一整套解决方案,降低人工智能课程学习门槛,引导我国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普及,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发展。

众智公益大讲堂直播
2. 视频研判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要求电网发生故障时,调控人员必须在十五分钟内完成故障设备的试送工作。


电网故障常会涉及到多个场站、多种设备的同时跳闸,调度规程要求调控人员在决定设备是否试送前必须先确定设备状态,通过变电站工业视频监控系统查看故障时间点前历史监控画面是调控人员判断故障位置、事故类型、是否试送的重要手段,人工查看少则几路多则几十路的视频监控实时和历史画面来发现异常现象费时费力,影响调控人员对事故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识别技术自动分析、视频研判等先进技术,捕捉变电站工业视频监控画面中的着火、冒烟、放电、闪络等典型故障现象并推送告警信息给调控人员查看,不仅降低电网故障紧急处理时调控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有助于电网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处理。

视频研判框架图
3. 北斗船联网平台
北斗船联网平台是结合软、硬件共同搭建的集成平台,通过北斗定位终端、网络视频监控、传感器设备等获取船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并利用系统平台进行数据显示、分析、存储及调度,使船舶能够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可靠的航行,并帮助船舶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船联网平台包含了以下功能:
(1)位置管理
实时定位、历史轨迹、航道规划、设备管理
(2)船舶管理
在线视频、电子围栏、远程调度、数据管理
(3)业务单元
船货匹配、订单支付、财务结算、服务评价
(4)个性化定制
个性需求、APP、H5、小程序等
船联网平台框架图